(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校长 陈正武 教授)
根植石化,薪火相传。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根植石化行业、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与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炼油厂和第一座化学工业基地相伴而生。1956年,伴随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的筹建,石油部、重工业部分别创建了兰州石油学校、兰州化工学校,并依托两校分别举办兰炼职工大学、兰化职工大学。1999年,整合改制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甘肃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19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首批建设单位。202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整合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办学资源,设置公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实现了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从甘肃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到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再到全国首批10所公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学校以探路先锋的智慧和锐意进取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国职业教育提供“甘肃经验”、打造“石化品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坚守职教,硕果累累。六十余载,一代代兰州石化大学人坚守职业教育阵地,坚持“锲镂金石、修身诚化”的校训和“根植石化行业、传承铁人文化、人才培养延伸、培训服务前移”的办学特色,秉承“文化育人、精神成人、专业成才、事业成功”的育人理念和“高严细实”的管理理念,坚持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建成了国内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等化工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行业员工继续教育、岗位提升的重要培训基地,培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21万余名建设人才,毕业生中涌现出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技术能手、大国工匠张恒珍,“堵漏大王”赵柱,“钾盐专家”李浩放,“用数据说话”的丁玫等一大批优秀工匠人才,遍布全国石化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国家石油化工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被誉为新中国石化职业教育的“工匠摇篮”。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600余亩,固定资产总值22亿元,图书260余万册,校内实训基地85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38个;现有教职员工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103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12人(教授117人);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本科招生专业20个、高职招生专业85个、中职(技师)招生专业10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7%,其中500强企业签约率超过60%,形成了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对口率、高就业稳定性和高就业满意率的“五高”就业品牌。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职业院校”“中国十大最具特色职业院校”和“全国职业院校思政工作50强、社会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实习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等荣誉称号。
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时代大潮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伟大事业征途漫漫、任重道远。惟有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接续奋斗,方能勇立潮头、掌握主动、行稳致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今天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昂扬的精神面貌乘势而上、勇毅前行、续写辉煌。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优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特色发展之路,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学校将按照“党建引领、人才支撑、双轮驱动、绩效导向、监督保障”的发展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甘肃“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助力“四强”行动,赋能“技能甘肃”,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引领工程、人才立德培养工程、师资队伍锻造工程、专业建设提质工程、科研培训服务工程、多元合作办学工程、校园文化铸魂工程、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治理能力跃升工程“九大工程”,持续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校长: